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北上行

【作者】李白 【朝代】
拼音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剑戟闪耀着杀气,寒风吹裂了衣裳。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在冰天雪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