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孔子说:“只有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6)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8)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9)忠:竭尽自己的心力。(10)信:诚信。 (11)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2)温:温习。(13)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14)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15)为(wéi):动词,做,担任。(16)矣:语气词,表陈述。(17)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18)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9)殆:疑惑。(20)由: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21)诲:教,传授。(22)女:同“汝”,你。(23)乎:语音助词。(24)是知(zhì)也:同“智”,聪明。(25)贤:贤人,贤德的人。(26)焉:句末语气词。(27)省:反省,检查。(28)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9)善者:好的方面。(30)弘毅:弘,宽广;毅,坚强。(31)任:担当。(32)道:路。(33)然:然,这样。(34)凋:凋零。(35)终身:一生。
来源:百度教育>> 来源:百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