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ú
独
zài
在
yì
异
xiāng
乡
wéi
为
yì
异
kè
客
měi
每
féng
逢
jiā
佳
jié
节
bèi
倍
sī
思
qīn
亲
yáo
遥
zhī
知
xiōng
兄
dì
弟
dēng
登
gāo
高
chù
处
biàn
遍
chā
插
zhū
茱
yú
萸
shǎo
少
yī
一
rén
人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2.忆:想念。3.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6.佳节:美好的节日。7.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8.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途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子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和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这种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首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这首诗是盛唐诗人王维在少年时期写成的代表作,王维17岁的时候,他正在京城长安游谒,恰逢重阳节,在热闹繁华的京城里,王维却孤身一人,这让少年王维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他写出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成为千古名篇。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茱萸(zhū yú):即草决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登高,古时候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展开
收起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
古诗文网>>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