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zhōng
中
qiū
秋
yǐn
饮
jiǔ
酒
jiāng
将
dàn
旦
kè
客
wèi
谓
qián
前
rén
人
shī
诗
cí
词
yǒu
有
fù
赋
dài
待
yuè
月
wú
无
sòng
送
yuè
月
zhě
者
yīn
因
yòng
用
《
tiān
天
wèn
问
》
tǐ
体
fù
赋
kě
可
lián
怜
jīn
今
xī
夕
yuè
月
xiàng
向
hé
何
chǔ
处
qù
去
yōu
悠
yōu
悠
shì
是
bié
别
yǒu
有
rén
人
jiān
间
nà
那
biān
边
cái
才
jiàn
见
guāng
光
yǐng
影
dōng
东
tóu
头
shì
是
tiān
天
wài
外
kōng
空
hàn
汗
màn
漫
dàn
但
zhǎng
长
fēng
风
hào
浩
hào
浩
sòng
送
zhōng
中
qiū
秋
fēi
飞
jìng
镜
wú
无
gēn
根
shuí
谁
xì
系
héng
姮
é
娥
bù
不
jià
嫁
shuí
谁
liú
留
wèi
谓
jīng
经
hǎi
海
dǐ
底
wèn
问
wú
无
yóu
由
huǎng
恍
hū
惚
shǐ
使
rén
人
chóu
愁
pà
怕
wàn
万
lǐ
里
zhǎng
长
jīng
鲸
zòng
纵
héng
横
chù
触
pò
破
yù
玉
diàn
殿
qióng
琼
lóu
楼
há
虾
má
蟆
gù
故
kān
堪
yù
浴
shuǐ
水
wèn
问
yún
云
hé
何
yù
玉
tù
兔
jiě
解
chén
沉
fú
浮
ruò
若
dào
道
dōu
都
qí
齐
wú
无
yàng
恙
yún
云
hé
何
jiàn
渐
jiàn
渐
rú
如
gōu
钩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①将旦:天快亮了。②《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③可怜:可爱。④悠悠:遥远的样子。⑤别有:另有。⑥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⑦天外:指茫茫宇宙。⑧汗漫:广阔无边。⑨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⑩飞镜:喻明月。⑪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⑫“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两句: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⑬“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⑭“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两句: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⑮若道:假如说。⑯无恙:安好,无损伤。⑰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
本词创作时间无从确考,是一首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从体裁上看,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曾作《天问》,通篇设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在这首《木兰花慢》词中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摹仿屈原的《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连提出了九个问题,这在唐宋词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向月亮发问的诗词前已有之,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通篇发问,一问到底的仅有辛弃疾此作。同...
古诗文网>>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