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长相思·山一程
shān
山
yī
一
chéng
程
shuǐ
水
yī
一
chéng
程
shēn
身
xiàng
向
yú
榆
guān
关
nà
那
pàn
畔
xíng
行
yè
夜
shēn
深
qiān
千
zhàng
帐
dēng
灯
fēng
风
yī
一
gēng
更
xuě
雪
yī
一
gēng
更
guō
聒
suì
碎
xiāng
乡
xīn
心
mèng
梦
bù
不
chéng
成
gù
故
yuán
园
wú
无
cǐ
此
shēng
声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出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7.:故乡,这里指北京。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这首词讲的是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全词描写将士在对外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这个句子中两个“一程”运用反复的手法,既突出了路的遥远艰辛,又充满韵律之美。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这首词中,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展开
收起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上片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前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