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塞下曲四首·其一
yù
玉
bó
帛
cháo
朝
huí
回
wàng
望
dì
帝
xiāng
乡
wū
乌
sūn
孙
guī
归
qù
去
bù
不
chēng
称
wáng
王
tiān
天
yá
涯
jìng
静
chù
处
wú
无
zhēng
征
zhàn
战
bīng
兵
qì
气
xiāo
销
wèi
为
rì
日
yuè
月
guāng
光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2)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3)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4)帝乡:京城。(5)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6)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7)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
边塞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