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霜叶飞·重九
duàn
断
yān
烟
lí
离
xù
绪
guān
关
xīn
心
shì
事
xié
斜
yáng
阳
hóng
红
yǐn
隐
shuāng
霜
shù
树
bàn
半
hú
壶
qiū
秋
shuǐ
水
jiàn
荐
huáng
黄
huā
花
xiāng
香
xùn
噀
xī
西
fēng
风
yǔ
雨
zòng
纵
yù
玉
lēi
勒
qīng
轻
fēi
飞
xùn
迅
yǔ
羽
qī
凄
liáng
凉
shuí
谁
diào
吊
huāng
荒
tái
台
gǔ
古
jì
记
zuì
醉
tà
踏
nán
南
píng
屏
cǎi
彩
shàn
扇
yàn
咽
hán
寒
chán
蝉
juàn
倦
mèng
梦
bù
不
zhī
知
mán
蛮
sù
素
liáo
聊
duì
对
jiù
旧
jié
节
chuán
传
bēi
杯
chén
尘
jiān
笺
dù
蠹
guǎn
管
duàn
断
què
阕
jīng
经
suì
岁
yōng
慵
fù
赋
xiǎo
小
chán
蟾
xié
斜
yǐng
影
zhuǎn
转
dōng
东
lí
篱
yè
夜
lěng
冷
cán
残
qióng
蛩
yǔ
语
zǎo
早
bái
白
fà
发
yuán
缘
chóu
愁
wàn
万
lǚ
缕
jīng
惊
biāo
飙
cóng
从
juǎn
卷
wū
乌
shā
纱
qù
去
mán
谩
xì
细
jiāng
将
zhū
茱
yú
萸
kàn
看
dàn
但
yuē
约
míng
明
nián
年
cuì
翠
wēi
微
gāo
高
chù
处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看着断断续续的云烟,离愁别绪之情油然而生,更令我情怀关切的,令人伤心的,是那一轮斜阳映射出来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绛红的霜叶树林里。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散发着阵阵幽香。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策马扬鞭,像空中飞翔的小鸟一样轻飞迅疾,又有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记得我们曾经醉态朦胧,一起踏着歌声,去游览南屏。当时我昏醉沉迷,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如今只有寒蝉呜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爱妾又去了何地?如今又是重阳节,虽然应景传杯但是却毫无意绪,任凭尘埃落满素笺,随便让蠹虫蛀坏毛笔,未完成的词章经过许多年也懒得再将它续写上。半轮素月的斜辉洒满东篱。泠泠清清的寒夜,蟋蟀仿佛也在唉声叹气,悄声低语。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只是因为愁绪万千,而任随狂风把帽子吹去,我独自一个人把茱萸细细观看,只能预定明年再登临那山峰的高处。
霜叶飞:周邦彦创调。荐黄花:插上菊花。荐:插。噀:含在口中而喷出。玉勒:马络头。指代马。迅羽:这里形容骏马如疾飞鸟。荒台:彭城(徐州)戏马台。项羽阅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阳日曾登此台。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南屏晚景为西湖十景之一。蛮素:指歌舞姬。旧节: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尘笺蠹管:信笺积尘,笛管生虫。断阕:没写完的词。小蟾:未圆之月。东篱:用陶渊明重阳待酒东篱事。残蛩语:指蟋蟀发出的悲啼。乌纱:《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用晋孟嘉登高落帽故事。茱萸:古俗,重阳登高戴茱萸花。翠微:山气青绿色,代指山。
来源:>> 来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重阳节感时伤今的无限愁绪。开头“断烟离绪”,指离别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现,佳人未曾入梦与己相会,更增哀伤无限。下阕第一句“旧节传杯”,再忆当年曾与佳人共欢,使人白发频生。而今只剩下自己,但仍希望:明年重九的登高与佳人重逢。全词以游踪为主线,穿插有关重阳的典故,昭示本人的一段艳情,颇有一种凄迷之美。相传吴氏曾纳苏杭一妾,后一遣一死。这首词就是重九日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上片写重九之日登临山峰的高处,面对断烟、残阳、秋水、黄菊等萧索景色怀念追忆与爱妾醉游南屏山的往事,渲染了悲剧气氛,抒写...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