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拟行路难·其四
xiè
泻
shuǐ
水
zhì
置
píng
平
dì
地
gè
各
zì
自
dōng
东
xī
西
nán
南
běi
北
liú
流
rén
人
shēng
生
yì
亦
yǒu
有
mìng
命
ān
安
néng
能
xíng
行
tàn
叹
fù
复
zuò
坐
chóu
愁
zhuó
酌
jiǔ
酒
yǐ
以
zì
自
kuān
宽
jǔ
举
bēi
杯
duàn
断
jué
绝
gē
歌
lù
路
nán
难
xīn
心
fēi
非
mù
木
shí
石
qǐ
岂
wú
无
gǎn
感
tūn
吞
shēng
声
zhí
踯
zhú
躅
bù
不
gǎn
敢
yán
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断绝:停止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作者从这“水向四方流淌”的现象中,悟出了与之相似的人生哲理:用“水”比作人,那向着“东西南北”流淌的水就像是社会中不同生活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而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通过首两句,形象地揭示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悲愤不已,他感到无尽的惆怅而又难以化解,甚至饮酒都无法让他在烦忧之中解脱。然而这样的社会之中,寒微士人只能忍气吞声,这不幸的根源,已尽在不言中。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拟汉乐府杂曲《行路难》而作的组诗作品,《行路难》原辞已不传,鲍照这十八首拟作是今传此曲的最早作品。这十八首诗题材不尽相同,当非一时一地之作。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拟行路难十八首》当作于这个时期。
拟行路难:摹拟汉乐府杂曲歌辞《行路难》而作的诗。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这首诗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这首“泻水置平地”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