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列传·卷一百三十五

常同 张致远 薛徽言 陈渊 魏矼 潘良贵 吕本中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
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
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谏江公望,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
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
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自元丰新法之行,始分党与,邪正相攻五十年。
章惇唱于绍圣之初,蔡京和于崇宁之后,元祐臣僚,窜逐贬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虏之祸。
今国步艰难,而分朋缔交、背公死党者,固自若也。
恩归私门,不知朝廷之尊;重报私怨,宁复公议之顾。
臣以为欲破朋党,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则公道开而奸邪息矣。
"上曰:"朋党亦难破。
"同对:"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
"上曰:"君子小人皆有党。
"同又对曰:"君子之党,协心济国;小人之党,挟私害公。
为党则同,而所以为党则异。
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谗谤,窜殛流死,而后祸乱成。
今在朝之士,犹谓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孙不可用。
"上曰:"闻有此论。
"同对以:"祸乱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
今可谓是非定矣,尚犹如此,盖今日士大夫犹宗京、黼等倾邪不正之论。
朋党如此,公论何自而出?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参错相制。
汉有南北军,周勃用南军入北军以安刘氏,唐李晟亦用神策军以复京师,是其效也。
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
陛下且无心腹禁旅,可备缓急,顷者苗、刘之变,亦可鉴矣。
"除殿中侍御史。
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骄狠尚气,无所忌惮,一旦有急,其能相为唇齿乎?望分是非,正国典。
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
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纵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张九龄所谓不以赏功者也。
"颐浩罢相。
论知枢密院宣抚川陕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
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寿等入见,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
"上因语及武备曰:"今养兵已二十万。
"同奏:"未闻二十万兵而畏人者也。
"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
同奏:"敌虽议和,而两界人往来未尝有禁,伪齐尚能置归受馆,立赏以招吾民,今乃却泽,人心自此离矣。
况宗诚起土豪,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今因受泽而械之,以沮士气,非策也。
"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
先是,同尝上疏论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积恶造谤,痛加诬诋,是非颠倒,循致乱危。
在绍圣时,则章惇取王安石《日录》私书改修《神宗实录》;在崇宁后,则蔡京尽焚毁《时政记》、《日历》,以私意修定《哲宗实录》。
其间所载,悉出一时奸人之论,不可信于后世。
恭惟宣仁保佑之德,岂容异辞,而蔡确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厚诬圣后,收恩私门。
陛下即位之初,尝下诏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国史院摭实刊修,又复悠悠。
望精择史官,先修《哲宗实录》,候书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证修定,庶毁誉是非皆得其实。
"上深嘉纳。
至是,命同修撰,且谕之曰:"是除以卿家世传闻多得事实故也。
"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尝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为宫中有不得志于宣仁者,因生诬谤。
欲辨白其事,须重修《实录》,具以保立劳效,昭示来世,此朕选卿意也。
"同乞以所得圣语宣付史馆,仍记于《实录》卷末。
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
后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
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辞,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七年秋,以礼部侍郎召还。
未数日,除御史中丞。
车驾自建康回临安,同奏:"旋跸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
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
"乃遣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
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
"上为减数千缗。
又言:"吴玠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
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赵开、李迨相继为都漕,先后馈运各几何,令制、漕、帅司条具以闻,然后按实讲究,以纾民力。
"又言:"国家养兵,不为不多,患在于偏聚而不同力,自用而不同心。
今韩世忠在楚,张俊在建康,岳飞在江州,吴玠在蜀,相去隔远,情不相通。
今陛下遣枢臣王庶措置边防,宜令庶会集将帅,谕以国体,协心共议御敌,常令诸军相接以常山蛇势,一意国家,无分彼此,缓急应援,皆有素定之术。
"诏付王庶出示诸将。
同乞郡,除显谟阁直学士、知湖州。
复召,请祠,诏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二十年卒。
张致远,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
宣和三年,中进士第。
宰相范宗尹荐其才,召对,擢为枢密院计议官。
建寇范汝为已降,犹怀反侧,而招安官谢向、陆棠受贼赂,阴与之通。
致远谒告归,知其情,还白执政,请锄其根枿,于是捕响、棠及制置司属官施宜生付狱。
诏参知政事孟庾为福州宣抚使讨贼,韩世忠副之,辟致远为随军机宜文字。
贼平,除两浙转运判官,改广东转运判官。
招抚剧盗曾兖等,贼众悉降。
绍兴四年,以监察御史召。
未至,除殿中侍御史。
时江西帅胡世将请增和买绢折纳钱,致远上疏言:"折纳绢钱本欲少宽民力,而比旧增半,是欲乘民之急而厚其敛也。
"从之。
金人与刘豫分道入寇,宰相赵鼎劝高宗亲征,朝士尚以为疑,白鼎审处。
致远入对,独赞其决。
迁侍御史。
言:"聚财养兵,皆出民力,善理财者,宜固邦本。
请罢榷福建盐,精择三司使、副,以常平茶盐合为一官,令计经常,量入为出,先务省节,次及经理。
"诏户部讲究。
五年,除户部侍郎,进吏部侍郎,寻复为户部侍郎。
言:"陛下欲富国强兵,大有为于天下,愿诏大臣力务省节,明禁僣侈,自宫禁始,自朝廷始。
额员可减者减之,司属可并者并之。
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除给事中。
寻以老母丐外,以显谟阁待制知台州。
朝廷以海寇郑广未平,改知福州。
六年八月,广等降,致远选留四百人,置营城外,余遣还业。
复遣广讨他郡诸盗,数月悉平。
八年正月,再召为给事中。
出知广州。
寻以显谟阁待制致仕。
十七年卒,年五十八。
致远鲠亮有学识,历台省、侍从,言论风旨皆卓然可观。
赵鼎尝谓其客曰:"自鼎再相,除政府外,从官如张致远、常同、胡寅、张九成、潘良贵、吕本忠、魏矼皆有士望,他日所守当不渝。
"识者谓鼎为知人云。
薛徽言,字德老,温州人。
登进士第,为枢密院计议官。
绍兴二年,遣使分行诸路,徽言在选中,以权监察御史宣谕湖南。
时郴、道、桂阳旱饥,徽言请于朝,不待报即谕漕臣发衡、永米以振,而以经制银市米偿之,所刺举二十人。
使还,他使皆进擢,宰相吕颐浩以徽言擅易守臣,而移用经制银,出知兴国军。
入为郎、迁右司,擢起居舍人。
时秦桧与金人议和,徽言与吏部侍郎晏敦复等七人同拜疏争之。
一日,桧于上前论和,徽言直前引义固争,反复数刻。
中寒疾而卒。
高宗念之,赙绢百匹,特与遗表恩。
陈渊,字知默,南剑州沙县人也。
绍兴五年,给事中廖刚、中书舍人胡寅朱震、权户部侍郎张致远言:"渊乃瓘之诸孙,有文有学,自瓘在时,器重特甚,垂老流落,负材未试。
"充枢密院编修官。
会李纲以前宰相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辟为制置司机宜文字。
七年,诏侍从举直言极谏之士,胡安国以渊应。
召对,改官,赐进士出身。
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
入对,论:"比年以来,恩惠太滥,赏给太厚,颁赉赐予之费太过。
所用既众,而所入实寡,此臣所甚惧也。
《周官》'唯王及后、世子不会',说者谓不得以有司之法治之,非周公作法开后世人主侈用之端也。
臣谓冢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有司虽不会,冢宰得以越式而论之。
若事事以式,虽不会犹会也。
臣愿陛下凡有锡赉,法之所无而于例有疑者,三省得以共议,户部得以执奏,则前日之弊息矣。
"渊面对,因论程颐、王安石学术同异,上曰:"杨时之学能宗孔、孟,其《三经义辨》甚当理。
"渊曰:"杨时始宗安石,后得程颢师之,乃悟其非。
"上曰:"以《三经义解》观之,具见安石穿凿。
"渊曰:"穿凿之过尚小,至于道之大原,安石无一不差。
推行其学,遂为大害。
"上曰:"差者何谓?"渊曰:"圣学所传止有《论》、《孟》、《中庸》,《论语》主仁,《中庸》主诚,《孟子》主性,安石皆暗其原。
仁道至大,《论语》随问随答,惟樊迟问,始对曰:'爱人。
'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以爱为仁。
其言《中庸》,则谓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处己。
《孟子》七篇,专发明性善,而安石取扬雄善恶混之言,至于无善无恶,又溺于佛,其失性远矣。
"郑亿年复资政殿学士、奉朝请,召见于内殿。
渊言:"亿年故相居中之子,虽为从官,而有从贼之丑,乞浸其职名。
"不报。
亿年,右仆射秦桧之亲党也,由是桧怒之。
除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以祖名辞。
改宗正少卿,以何铸论罢。
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五年,卒。
魏矼,字邦达,和州历阳人,唐丞相知古后也。
少颖悟。
时方尚王氏新说,矼独守所学。
宣和三年,上舍及第。
建炎四年,召赴阙,诏改宣教郎,除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绍兴元年,迁枢密院计议官,迁考功郎。
会星变,矼因转对,言:"治平间,彗出东方,英宗问辅臣所以消弭之道,韩琦以明赏罚为对。
比年以来,赏之所加,有未参选而官已升朝者,有未经任而辄为正郎者,罚之所加,有未到任而例被冲替者,有罪犯同而罚有轻重者。
"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临安火,延烧数千家,献谀者谓非灾异。
矼言:"《春秋》定、哀间数言火灾,说者谓孔子有德而鲁不能用,季孙有恶而不能去,故天降之咎。
今朝廷之上有奸慝邪佞之人未逐乎?百执事之间有朋附奔竞之徒未汰乎?搢绅有公忠宿望及抱道怀艺、有猷有守之士未用乎?在位之人,畏人轧己,方且蔽贤,未闻推诚尽公,旁招俊乂。
宜鉴定、哀之失,甄别邪正,亟加进用。
"内侍李暠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禁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
乞申严其禁,以谨履霜之戒。
"于是廙杖脊配琼州。
迁侍御史,赐矼五品服。
时朱胜非独相,矼论:"胜非无所建明,惟知今日进呈一二细故,明日启拟一二故人,而机务不决,军政不修,除授挟私,贤士解体。
"又疏其五罪,诏令胜非持余服。
又言:"国家命令之出,必先录黄。
其过两省,则给舍得以封驳;其下所属,则台谏得以论列。
此万世良法也。
窃闻近时三省、枢密院,间有不用录黄而直降指挥者,亦有虽画黄而不下六部者,望并依旧制。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
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
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
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
迁秘书少监。
矼在职七阅月,论事凡百二十余章。
寻乞补外,除直龙图阁、知泉州,以亲老辞,知建州。
寻召还,丐祠,不允,除权吏部侍郎。
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论。
"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
"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
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
矼言:"臣素不熟敌情,不知使人所需者何礼,陛下所以屈己者何事。
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传闻奉使之归,谓金人悉从我所欲,必无难行之礼,以重困我,陛下何过自取侮乎?如或不可从之事,傥轻许之,他时反为所制,号令废置将出其手,一有不从,便生兵隙。
予夺在彼,失信在我,非计之得也。
虽使还我空地,如之何而可保?虽欲寝兵,如之何而可寝?虽欲息民,如之何而可息?非计之得也。
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其不可从者,以国人之意拒之,庶无后悔。
所谓国人者,不过万民、三军尔。
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今陛下询于搢绅,民情大可见矣。
欲望速召大将,各带近上统制官数人同来,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
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益坚,何忧此敌。
"未几,丁父忧。
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不就。
改提举太平兴国宫,自是奉祠,凡四任。
丁内艰以卒。
潘良贵,字子贱,婺州金华人。
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
时宰相蔡京与其子攸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
除主客郎中,寻提举淮南东路常平。
靖康元年,召还。
赐对,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卤木}、唐恪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
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
"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
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
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
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
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主管明道宫。
越数年,除提点荆湖南路刑狱,主管江州太平观,除考功郎,迁左司。
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
"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
"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握手密语,先示私恩。
若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
"即日乞补外,以直龙图阁知严州。
到官两月,请祠,主管亳州明道宫。
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
"又谕子諲且款语。
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
高宗色变,阁门并弹之,于是二人俱待罪。
有旨良贵放罪,子諲无罪可待。
良贵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起知明州。
期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
既归,不出者十年。
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
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
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俱欲妻以女,拒之。
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从臣除授合辞免,今求之于宰相,辞之于君父,良贵不敢为也。
"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
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
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祖希哲师程颐,本中闻见习熟。
少长,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三家或有疑异,未尝苟同。
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
绍圣间,党事起,公著追贬,本中坐焉。
元符中,主济阴簿、秦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
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
靖康改元,迁职方员外郎,以父嫌奉祠。
丁父忧,服除,召为祠部员外郎,以疾告去。
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
内侍李琮失料历,上以潜邸旧人,不用保任特给之。
本中言:"若以异恩别给,非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体'者。
"上见缴还,甚悦,令宰臣谕之曰:"自今有所见,第言之。
"监阶州草场苗亘以赃败,有诏从黥,本中奏:"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异时察其非辜,虽欲抆拭,其可得乎?若祖宗以来此刑尝用,则绍圣权臣当国之时,士大夫无遗类久矣。
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藉口于后世。
"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开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尽情。
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伺彼有衅,一举可克。
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
今江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旱乏绝,奸宄窃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
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朝廷施设失当,谁任其咎?鸷鸟将击,必匿其形,今朝廷于进取未有秋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贼境,使之得以为备,非策也。
"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
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侍郑谌落致仕,得兵官。
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幽隐未能招致,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寝。
引疾乞祠,直龙图阁、知台州,不就,主管太平观。
召为太常少卿。
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
三月,兼侍讲。
六月,兼权直学士院。
金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
且成败大计,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乏可也。
"初,本中与秦桧同为郎,相得甚欢。
桧既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桧勉其书行,卒不从。
赵鼎素主元祐之学,谓本中公著后,又范冲所荐,故深相知。
会《哲宗实录》成,鼎迁仆射,本中草制,有曰:"合晋、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贱霸;散牛李之党,未如明是以去非。
"桧大怒,言于上曰:"本中受鼎风旨,伺和议不成,为脱身之计。
"风御史萧振劾罢之。
提举太平观,卒。
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赐谥文清。
有诗二十卷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春秋解》一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行于世。
论曰:《传》有之:"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绍兴之世,吕颐浩、秦桧在相位,虽有君子,岂得尽其忠,宋之不能图复中原,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若常同、张致远、薛徽言、陈渊、魏矼、潘良贵、吕本中,其才猷皆可以经邦,其风节皆可以厉世,然皆论议不合,奉祠去国,可为永慨矣。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