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
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
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
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
风㽷肤胀,为五十(七)痏。
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医部全录》:同焠)刺之。
徒㽷,先取环谷(《医药科技》:当是脐中)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㽷,必坚(束之)。
来(别本作束)缓则烦悗,来(别本作束)急则安静。
间日一刺之,㽷尽乃止。
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骨为干。
(读注:此句为衍文。
)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疠风者,素刺其肿上。
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
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小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睪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
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取三里以下。
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
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
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
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