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组词
[táng chāng pú] 
即菖兰。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球茎为圆形,叶子剑形,全年开花,穗状花序,有红﹑黄﹑棕﹑蓝﹑紫﹑白等色。我国各地广泛栽植。球茎繁殖。供观赏。
[shé pú] 
为家贫苦学的典故。
[qīng pú] 
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
[tuán pú] 
即蒲团。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多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后也作坐具。
[guàn pú] 
芦苇和蒲草。泛指水草。
[zhī pú] 
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
[shí pú] 
见'石菖蒲',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
[ní chāng pú] 
草本植物。白菖的别名。
[tiě gǎn pú] 
农具名。一种带有扇形铁片的锄头。
[shù pú] 
成捆的蒲柳。
[wàng xìng zhān pú] 
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liǔ pú] 
柳和水杨。二者皆易生而早凋,因以喻体弱。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hū pú] 
谓博戏。蒲,樗蒲。
[biǎn pú] 
即瓠瓜。
[huán pú] 
两种芦类植物。
[yān pú] 
亦作'烟蒲'。烟雾笼罩的蒲草。
[zhù pú] 
指用苎麻和蒲草编成的斗笠。
[kū pú] 
枯干的蒲草。
[lú pú] 
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卢蒲嫳。见《左传.昭公三年》。
[fēng pú] 
指蒲柳。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