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组词
[pái jù] 
日本短诗,以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原为俳谐之连歌的初句,称为「发句」。芭蕉以后成为独立的表现形态,至明治时代正冈子规改称为「俳句」。句中常出现季节性的用语,如:「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芭蕉作)。
[pái yōu] 
(名)古代演滑稽杂耍的艺人。
[pái qiǎo] 
指诗文浮薄纤巧。
[pái huī] 
诙谐;戏谑。
[pái huái] 
徘徊。
[pái xié sān shén] 
即三神山。
[pái xuè] 
诙谐戏谑。
[pái yǔ] 
戏笑嘲谑的言辞。
[pái fù] 
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等。
[pái xī] 
谑笑嬉戏。
[pái wén] 
即俳谐文。
[pái yōu xù zhī] 
俳优 páiyōu 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韩非子·难三》
[pái xiào] 
戏笑。
[pái chàng] 
俳优倡伎。
[pái huái] 
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pái xié wén] 
内容诙谐﹑用以讽喻嘲谑的文字。
[pái lì] 
对偶骈俪。
[pái ér] 
俳优。亦指俳优之子。
[pái cháng] 
俳优的头目。
[pái gē] 
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