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组词
[bō lang gǔ] 
即拨浪鼓。玩具名。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参看'拨浪鼓'。
[tài píng gǔ]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余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即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参阅清·王夫之《杂物赞》、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平鼓》。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
[dǎ biān gǔ] 
[instigate;act or speak to assist sb
[qiāo biān gǔ] 
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撺掇。
[bō lang gǔ] 
[rattle-drum] 一种带把儿的小鼓,拿在手里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沿街叫卖的小贩使用,或作小孩的玩具用。
[huā gǔ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地方戏。用花鼓作伴奏。
[huò láng gǔ] 
[rattle-drum used by vendor to attract customers] 货郎招徕顾客的拨浪鼓样摇鼓
[shí gǔ wén] 
石鼓上刻的铭文,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dìng yīn gǔ] 
打击乐器,形状像锅,用铜制成,在开口的一面蒙皮,装有螺旋,能松紧鼓面来调整音高。主要用于交响乐队。
[chuī gǔ shǒu] 
(名)旧式婚礼或丧礼中吹奏乐器的人。
[gǔ chuī bù] 
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宫廷典礼曲乐的演奏。以钲﹑鼓﹑角﹑弦鼗﹑笳﹑箫﹑哀笳等为主要乐器。
[dà gǔ shū] 
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
[cuān gǔ ér] 
指从旁帮腔的话。
[jì yì gǔ] 
又称记忆器。最初的记忆鼓是由G.E.缪勒和F.舒曼于1894年制作的。他们将字表贴在一个鼓形体周围,并使鼓形体在一个小屏后面旋转,屏上有一小窗,刺激(字表上的音节)可以从小窗中一个个地呈现。
[ròu gǔ chuī] 
谓体罚犯人的声音。
[gǔ chuī cí] 
鼓吹曲的歌词。
[gǔ chuī qǔ] 
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máo yuán gǔ] 
鼓名。为古代传入中国的扶南﹑天竺乐器。
[qì gǔ gǔ] 
非常生气的样子。
[huā gǔ bàng] 
意思指旧时杭州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