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组词
[qí dū jué] 
地名。
[fá dū luó] 
佛教名词。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金刚。相传为古印度婆罗阿迭多王之子,后佛教以为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天神。
[dū wéi] 
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dū tái] 
城门上的台。
[dū lǐ] 
街巷。
[luó dū] 
古高昌对于糜粥之称。
[qí dū] 
耆闍崛山 的简称。
[ān shé nà] 
黄连的别称。为梵语An^jana的音译。见“黄连”。
[lán dū] 
亦作'兰奢',见'兰阇'。
[bì dū chì] 
蒙古语音译。元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
[dū pó] 
见'阇婆婆达',亦称'阇婆达'。亦称'阇婆'。
[qí dū jué shān] 
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山名由来于山的形状。本词条对耆阇崛山的地理位置及关于此峰的记载文献进行了考究与分析。
[dū pí] 
同'阇维',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shé lí] 
佛家语。梵语的音译。“阿阇梨”的略称,义为教育僧徒的轨范师,高僧,泛指僧
[yīn dū] 
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
大家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