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蒙箕'。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亦作“蒙箕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荀子·非相》:“ 仲尼 之状,面如蒙倛。” 杨倞 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 韩侍郎 云:‘四目为方相,两目为倛。’”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咎繇 面如蒙箕。” 唐 韩愈 《杂说》之三:“其貌有若蒙倛者。”
请上传符合模板格式的Excel文档
确认要删除这个文档吗?
内容已提交
释义内容已提交,百度汉语感谢您的帮助与贡献
蒙倛,拼音méng qī ,指1.亦作“蒙箕”。2.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出自《荀子·非相》。 查看百科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站内搜索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