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周郑交质
zhèng
郑
wǔ
武
gōng
公
zhuāng
庄
gōng
公
wèi
为
píng
平
wáng
王
qīng
卿
shì
士
wáng
王
èr
贰
yú
于
guó
虢
zhèng
郑
bó
伯
yuàn
怨
wáng
王
wáng
王
yuē
曰
wú
无
zhī
之
gù
故
zhōu
周
zhèng
郑
jiāo
交
zhì
质
wáng
王
zǐ
子
hú
狐
wèi
为
zhì
质
yú
于
zhèng
郑
zhèng
郑
gōng
公
zi
子
hū
忽
wèi
为
zhì
质
yú
于
zhōu
周
wáng
王
bēng
崩
zhōu
周
rén
人
jiāng
将
bì
畀
guó
虢
gōng
公
zhèng
政
sì
四
yuè
月
zhèng
郑
jì
祭
zú
足
shuài
帅
shī
师
qǔ
取
wēn
温
zhī
之
mài
麦
qiū
秋
yòu
又
qǔ
取
chéng
成
zhōu
周
zhī
之
hé
禾
zhōu
周
zhèng
郑
jiāo
交
wù
恶
jūn
君
zi
子
yuē
曰
xìn
信
bù
不
yóu
由
zhōng
中
zhì
质
wú
无
yì
益
yě
也
míng
明
shù
恕
ér
而
xíng
行
yào
要
zhī
之
yǐ
以
lǐ
礼
suī
虽
wú
无
yǒu
有
zhì
质
shuí
谁
néng
能
jiān
间
zhī
之
gǒu
苟
yǒu
有
míng
明
xìn
信
jiàn
涧
xī
溪
zhǎo
沼
zhǐ
沚
zhī
之
máo
毛
píng
苹
fán
蘩
yùn
蕴
zǎo
藻
zhī
之
cài
菜
kuāng
筐
jǔ
筥
qí
錡
fǔ
釜
zhī
之
qì
器
huáng
潢
wū
污
xíng
行
lǎo
潦
zhī
之
shuǐ
水
kě
可
jiàn
荐
yú
於
guǐ
鬼
shén
神
kě
可
xiū
羞
yú
於
wáng
王
gōng
公
ér
而
kuàng
况
jūn
君
zi
子
jié
结
èr
二
guó
国
zhī
之
xìn
信
xíng
行
zhī
之
yǐ
以
lǐ
礼
yòu
又
yān
焉
yòng
用
zhì
质
《
fēng
风
》
yǒu
有
《
cǎi
采
fán
蘩
》
《
cǎi
采
píng
苹
》
《
yǎ
雅
》
yǒu
有
《
xíng
行
wěi
苇
》
《
jiǒng
泂
zhuó
酌
》
zhāo
昭
zhōng
忠
xìn
信
yě
也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1.卿士:周朝执政官。2.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4.交质:交换人质。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6.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7.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8.畀(bì):交给。9.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dà)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10.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11.中:同“衷”,内心。12.明恕:互相体谅。13.要(yāo):约束。14.间:离间。15.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16.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17.蘋(píng):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án),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18.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锜(qí)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19.潢(huáng):积水池。污,积水。行(háng)潦(lǎo), 路上的积水。20.荐:享祭,祭祀。21.羞:同“馐”,进奉。22.《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23.《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24.昭:表明。
来源:古诗文网>> 来源:古诗文网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王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图片来自:)
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