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组词
[kūn míng hú] 
在今北京市西郊颐和园·万寿山下。
[cháng míng dēng] 
点燃在神佛像前的长年不灭的油灯
[gǎn míngr] 
[口]∶第二天,泛指以后赶明儿我来找你
[tòu míng dù] 
∶透光的性质或情况;特指矿物透光的能力
[shuō míng wén] 
文体名。指说明事理的文章。写作时,应着重于切合时机、讲究技巧、内容正确。
[míng yǎn rén] 
对事物观察得很清楚的人;有见识的人。
[yè míng zhū] 
指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宝珠。
[sān míng zhì] 
夹心面包。两片通常涂有黄油的面包,中间夹有一薄层的肉片、干酪或其它美味的食品。
[chǔ míng guāng] 
古琴曲名。
[qīng míng fēng] 
谓东南风。
[zǒng míng guān] 
南朝宋时的官署名,总管儒﹑玄﹑文﹑史四学。
[yuè míng nián] 
到了第二年。
[rèn wén míng] 
按现代科学方式生产。
[yè míng xī] 
传说中夜间发光的犀角。
[míng jīng cǎo] 
传说中的仙草名。旧题汉 郭宪《洞冥记》卷三:“臣游北极,至 种火之山 ……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 宁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
[táng míng huáng] 
即唐玄宗。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
[kǒng míng dēng] 
利用热空气比重较轻而能上升的原理制成的一种纸灯。上部没有口,灯心烧着后,热空气充满在里边,使灯向空中上升。相传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亮字孔明,故称。
[chéng míng lú]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
[yǎn míng náng] 
古代民俗于农历八月一日(一说农历八月十四日)制小锦囊盛朝露馈赠亲友,谓用以拭目,可使眼明。
[cōng míng jié] 
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还叫鬼节、冥节、扫坟节、思亲节、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