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zhāng
张
gōng
公
duō
多
yì
逸
xīng
兴
gòng
共
fàn
泛
miǎn
沔
chéng
城
yú
隅
dāng
当
shí
时
qiū
秋
yuè
月
hǎo
好
bù
不
jiǎn
减
wǔ
武
chāng
昌
dōu
都
sì
四
zuò
座
zuì
醉
qīng
清
guāng
光
wèi
为
huān
欢
gǔ
古
lái
来
wú
无
láng
郎
guān
官
ài
爱
cǐ
此
shuǐ
水
yīn
因
hào
号
láng
郎
guān
官
hú
湖
fēng
风
liú
流
ruò
若
wèi
未
jiǎn
减
míng
名
yǔ
与
cǐ
此
shān
山
jù
俱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诗五韵,共两百零七字。诗序互相补充,叙述简畅秀洁。开始,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叙述为郎官湖命名的经过;最后以赞作结。 此诗首二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说他有逸兴,是作者对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赞美。这两句交代与朋友们游湖之事。“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先表现湖光山色不亚于武昌,再说明良辰美景,兴致颇好。“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说明为湖命名因由。据说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声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为著名的“汉阳十景”之一。“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这首诗中比较令人心动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湖名垂史
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
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汉阳城内东南隅,明正德以后渐涸。
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诗人,时任尚书郎。
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汉口。
牧:州刺史。
宰:县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详。
练:白色的熟绢。
酹:以酒泼地。
郑圃:指管城县之李氏坡。管城唐时属郑州,故称。
大别山:《元和郡县志》
江南道沔州汉阳县:鲁山,一名大别山,在县东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汉江西岸。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
抵御秦兵
太尉和大将军
秦兵
什么的秦兵马俑
而秦兵又至
秦兵最后
三秦兵网
高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