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组词
[shān dōng bāng zi] 
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shān xī bāng zi] 
即晋剧。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
[bāng zi qiāng] 
∶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nán bāng zi] 
京剧曲调。定弦同'西皮'调一样。音调和婉,宜于表达幽怨﹑细腻的情感。主要用于旦角,有时也用于小生。
[hé nán bāng zi] 
即豫剧。参见“[[豫剧]]”。
[zhōng lù bāng zi] 
晋剧的俗称。又叫山西梆子。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
[bāng zi] 
(名)打更时敲打的器具,用木、竹制成,空心。
[chuán bāng]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shàng dǎng bāng zi] 
 亦称“上党宫调”。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古上党地区,所用腔调除梆子腔外,也包括罗罗腔、昆腔、皮黄、赚戏等,音调高亢。演出剧目以梆子戏最多。
[lǎo bāng zi] 
方言。对老年人的蔑称。
[shǎn xī bāng zi] 
秦腔。
[bāng luó]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bāng bāng yìng] 
形容很坚硬。
[yìng bāng] 
见“[[硬帮]]”。
[bāng zi tóu]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bāng bāng qiāng] 
方言。长枪。
[liáo dǎo bāng zi] 
方言。不成器的人。
[pò bāng pò qún] 
旧时牌戏术语。
[jī bāng] 
敲打梆子。
[bāng gǔ]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大家还在搜